最近,话题“你敢到点就按时下班吗”引发网友热议。
在按时下班的问题上,打工人和领导各自揣着800个心眼。

“我绝不可能做第一个下班的人。”
“等老板走了我再走!”
“工作虽然干完了,但是只有我到点下班,是不是显得我太不敬业了?”
当准点下班考验的不再是能力而是勇气时,普通打工人的下班自由就成了“玄学”。
准点下班,没有合不合适,只有“领导允不允许”,遇到在意工作时长的领导,准点下班可能反倒成了员工福利。
领导对于准点下班的态度也是应了那个段子:
一流老板决胜千里,运筹帷幄;
二流领导主抓业绩,看重效益;
三流领导眼里只有纪律,主抓时长,号召加班。
准点下班没有合不合适,只有跟领导风格匹不匹配。

压榨型领导: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有一个桥段,就是金靖饰演的胡晶晶被老板辞退。
她跟领导要辞退理由,领导却说:“你是不是你们整个项目开发组加班最少的一个?”

胡晶晶反驳自己走得早是因为工作都完成了。
她表示即便自己加班,也不会有加薪,老板却教育她:加班不能只看钱。

胡晶晶回怼道:“我来上班,不看钱看你呀。”
领导又表示:“别人都在加班,你却走了,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
工作也要有“气氛组”,加班也要有“啦啦队”。
但这确实是压榨型领导的惯用伎俩:
要求员工“加量不加价”,永远在压缩人力成本。
一如脱口秀演员黄西的段子:
有一次我和老板说想涨工资,理由是我一个人在干三个人的活。
领导却说:“我明白了,我应该开除那两个人。”
与其说这类领导的考核指标是KPI,不如说他的终极OKR是“薅员工羊毛”。
员工干得越多,干得越快,干得越好,背负的也就越多。
准点下班,对于这类领导来说就像是被割肉,明明员工到点收工合情合理,他却总要斤斤计较。

焦虑型领导:
用苦力去掩盖问题
蒋昌建老师说:“加班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加班本身。”
但焦虑型领导自身就是问题本身。
我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公司里的大领导下班后总要召集手下的小领导开会。
甚至动辄周末讨论活动方案、产品营销策略。
但你会发现,会议内容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候工作本身根本就不存在问题,按固定程序推进就可以达成业绩。
但大领导总觉得完成业绩存在悬念,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过问。
实际上每次开会除了贩卖焦虑并无其他效果。
这类领导只要看到手下的员工像风箱里的仓鼠不停奔跑就会心满意足。
他们把加班时长当作员工的勤勉度,用熬时间来自欺欺人;把付出苦力看成是缓解焦虑的武器,能力不够努力来凑。

控制型领导:
用加班去测试员工忠诚度
小诺被领导约谈了。
约谈内容是要求她不要“踩点下班”。
理由很奇葩:办公室的行政经理找到小诺的直属领导告状,说小诺每天到点走人让他的面子挂不住了。
对于这类领导来说,坐上位子就是为了获得面子,管理下属等于控制下属。
你先于我下班就是不给我面子。
要求员工加班,不是为了业绩,而是为了测试员工的服从度。
某明星制片人,就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不赞同“老板让员工加班”。
没过多久,她就在另一档节目里,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她说自己经常会在凌晨三四点给员工发信息。早上七点钟起床看到员工还没有回复就会逼问员工,都过去四个小时了,为什么还不回信息。

没想到此话一出,却惹了众怒。
二十四小时全天候,工作生活一团混沌。
虽然不在公司加班,但是仍被要求句句有回音,事事有回复。
这类领导对员工“踩点下班”的看法整齐划一,在他们眼里,下班早的员工都是工作态度不端,工作饱和度不够。

写在最后
成为一名职场人后,才明白打工人最大的心酸是:我想挣老板的钱,老板却“想要我的命”。
放平心态后,发现成年人的考勤打卡容不得断更;使劲加班后,又发现职场中的活儿是永远干不完的。
但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是在为简历打工,对工作认真就是对自己认真。
履历越好看,跳槽越方便。
当领导无情压榨时,要对加班勇敢说“不”,毕竟工作千千万万,家里的顶梁柱只有你一个。
健康没了,再成功都没有意义。
最后,祝愿所有的打工人都能准点下班,快乐钱赚!

作者:桃之窈窈,混得了职场,拿得下厅堂,职场生活两不误,与时光共成长。来源:MBA智库,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