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我国的古建筑,人们常常可以在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园 林、陵墓、古宅等场所看到石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伴随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我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在现代生活中,一些政府部门,如法院、行政办公楼前也有类似的石狮子;甚至一些商场门口、银行等金融机构门口也有。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是很常见的装饰物。石狮子由来已久,但实际上,狮子并不是中国自有物种,而是东汉时期从西域传过来的。据说东汉章帝时期,西域的安息国(今伊朗地区)把一头金毛狮进献给了中国皇帝,人们大感惊奇,对狮子厚爱有加,将它当成与老虎平起平坐的兽中之王。 狮子在中国得到厚待,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在佛教中,狮子的地位十分崇高,佛祖震慑人心的法音称为“狮子吼”,又传说狮子是佛教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代表庄严吉祥的瑞兽。
随着佛教的传入,狮子在中国人的心中也成了一种有灵力的神兽,因此得到人们的崇拜。在宫殿、皇家陵墓前,人们经常可以见到石狮子,既表现了皇家的权威,又是严肃庄重的象征,使人产生敬畏心理 但是,早在唐宋之前,石狮子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使用的。宋元之后,石狮子才渐渐走向民间。特别是元代,一些官宦人家和商贾巨甲家宅门口,就常摆放两尊石狮子,用来装点门庭。这种习俗流传开来,石狮子成为民间很常见的镇宅避邪的装饰物,同时也彰显着建筑的气势宏大与威严。明代以后,伴随着石雕技艺的发展,石狮子的造型越加丰富多样、玲珑活泼。到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许多石狮子,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还有人说,“狮”与“师”同音,这迎合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师重道的传统,取为人师表的庄严、尊重之寓意。因此,我们在一些大学门口或大学图书馆门前也可见到石狮子。 在现代,政府机构门前摆放石狮子,营造了一种刚正、严肃的气氛,代表了权威与权责,而商场等公共场所门前摆放石狮子,则是用以避邪镇宅,免受侵扰。还有一种说法是,商业机构门前的石狮子,“石”是“实”,“狮”是“思”,代表着思考前人创业之不易与后人守业之艰难。
如今,人们可随处见到建筑门前的石狮子,石狮子一雄一雌,一左一 右,成双成对。大多数情况下雄狮居 左,一般雕成右前 爪玩弄绣球或两前 爪之间放一绣球的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雌狮居右,威武雄健,雕刻得极为精美般雕成左前爪抚 摸幼狮或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的造型。左右之分,是以人从大门出来的方向为参照。
在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狮子生活在非洲和印度。也就是说中国最早是没有狮子的。
追根溯源,狮子起源于12.4万年的非洲东部和西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到达亚洲的印度等地。
中国最早的狮子是汉朝时期,西域向皇帝进献的礼品。
《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国)遣使献师(狮)子、符拔。
意思是说远在西亚的安息国(相当于今伊朗),谴使送给当时的汉章帝刘炟(da)一件礼品:狮子和符拔(一种形麟而无角的动物)。
这在当时的国都洛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如此庞大的食肉动物。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震撼人心,从此狮子被国人追捧和热爱。
中国最早没有狮子,但是有一种和狮子几乎一模一样的神话动物——狻猊(suan.ni)。相传它是龙的第五个儿子,形似狮子,平时喜静不喜动,是个宅男。由于久坐寂寞无趣,又喜欢上了吸烟,是吸香炉里的烟火。所以香炉上都刻有它的头像。
古代建筑顶部都有神兽坐镇,按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不同,大殿屋脊上神兽数量不等。但不能超过十个。故宫太和殿装饰最多,有10个,其它大殿都是9个。
按照等级排列为:第一个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由此看来,狻猊虽然和狮子很想似,却是两种不同的动物。(如图)
狮子传入我国后,人们认为它是一种祥瑞之物,有驱魔镇邪的作用,于是用石头雕刻成像。广泛应用于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园林、陵墓。但更多的时候用于大门两侧把门看家。
最早的石狮子和真狮子有些区别,毕竟能见过真狮子的人少之又少,工匠凭想象力,加上狻猊和狮子极为相似,两者形象合二为一,创造出了许多憨态可掬的形象。比如在故宫武英殿以东的金水河上有座石桥——断虹桥,桥的望柱上有许多石狮子,还有卢沟桥的石狮子,其实都和真狮子的形象相去甚远。(断虹桥的石狮子是明清时期雕刻的)
石狮子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南北地区雕刻的石狮子又有区别。这从南方和北方舞狮可窥一斑,南狮轻巧活泼,北狮威武雄壮,这和地域文化有关。
象征:权势、威严、尊贵、震宅……
古代"飞来石狮"不算太奇怪。狮子作为外来物种,石狮和舞狮文化竟然风靡华夏大地,在华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才是最奇怪的。
只能说华夏大地不产狮子,但不代表古代没出现过狮子,比如印度和波斯自古有狮子。看看石狮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流行至今。
东汉时,印度佛教还算风光,那时印度人开始积极向亚洲其他地区传教。狮子作为佛教神兽,就一同被带到了中原。所以说,东汉时,自然动物狮子已经出现在华夏大地了。
后来石狮雕刻技术也传进中原。就是说,咱们的石狮雕刻技术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在古代中国,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才是文化主流,和字画比,雕刻只是边缘化的艺术文化。
古印度缺乏文字记录,因此他们在刻画、捯饬这方面很擅长。狮子作为宗教灵兽,雕刻艺术自然更为丰富精湛。印度石狮通常安放在各处佛像、菩萨像的台座。因此,当佛教传到古代中国时,石狮文化顺便就赠送了。
大家知道,武则天把中国佛教推向了鼎盛,狮雕文化自然同步发展。自从东汉出现狮子模仿秀,唐朝舞狮也得到很快发展。
这就是中国石狮的来源。
另个问题是,狮子作为外来户,石狮又是如何登上中国主流文化舞台,并流行至今的?
石狮虽出现在华夏,但是,假如它不能成为主流文化,我们今天或许也就不知道了。
自然界的狮子游走百兽之中而无畏,因此印度文化里,狮辟邪、护宅。同样中原古人信奉鬼神之说,驱邪祈福在商周就盛行。这就是文化契合。因此石狮就有了老家镇宅之说。
不仅如此,在古代桥梁等建筑上也有石狮,寓意差不多,无非镇邪保护作用。
这里还有俩问题:
①尽管狮子后来被神化成狻猊,但毕竟非中原之物。老祖宗很讲究,不可能让一个外来物种在华夏登堂入室!华夏另一位神物级别的老虎才够资格坐中堂,因此狮子只能看大门。
②狮子镇宅,大门为出纳之处,当然要守住宅子进出口。所以石狮就被安置门旁。
狮虎文化不冲突,是石狮能存在于华夏的原因。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君不见,石狮大小不同,简繁有别,形态各异。石狮发展中,又被赋予更多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增加了阶级性和各种寓意,比如威严、地位、喜庆、吉祥、纳福、守财……
从此石狮风靡华夏大地。
这个东西俗称抱鼓石,就是"门当户对"中的"门当",放置门两旁。注意抱鼓石上方的狮雕,不是随便用的。雕狮子的抱鼓石出自权贵宅院(多为武官)。怎么雕,门当有几个,古代有严格规定。
作为印度佛教圣物,石狮形象通常出现在佛像台座。石狮雕刻技术和自然动物狮子,一同随佛教在东汉传进中原。
关键:石狮文化先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被赋予华夏本土文化。如此,石狮才有强大发展力,否则你我或都不知道石狮是嘛玩意。
狮子属于非洲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只是因为最近的一千年里狮子在其他大陆接近灭绝,只有非洲还存在大量的狮群造成了这种错觉,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印度的吉尔森林还有一片亚洲狮子的保护区。这里还残存300多只亚洲狮。
按照目前发掘的化石显示,起源自非洲的狮子曾经广泛存在于欧洲大陆、英国、 亚洲的中东、西伯利亚、中国北部和西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狮子甚至通过北亚的西伯利亚经白令陆桥迁徙至北美洲,最后狮子又从北美洲进入南美洲。
亚洲狮子曾经存在于中国的新疆一带,也就是古代的西域。周朝时期的《穆天子传》就记载了一种名兽叫做狻猊,汉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见过狮子,《汉书》记载当时的乌弋国出产犀牛和狮子。
乌戈地······而有桃拔、师子、犀子。
实际上在西汉时期狮子作为一种特殊的方物就已经进入中国,到了东汉时期已经成为寻常的事情,主要是当时的班超收复西域,比如章和元年,班超大破莎车国之后,月氏国就派遣狮子送给东汉的汉章帝,章和二年,安息和月氏都送来狮子。唐朝贞观年间,西域的康居国也进贡狮子,说实在话这种例子在史书里记载很多。但是很可惜的这些狮子都是作为奇兽养在禁苑里,一般只有皇帝和亲近的大臣们才会看到。
狮子此外在我国的佛教文化里属于护法者,比如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狮子孔武有力,凶猛彪悍,作为护卫和辟邪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欢。比如中国府邸门口会有成双的狮子,左边的是雄狮,踩着一个球。右边的是雌狮,脚下一个小狮子。雄狮脚下的球是权利,而雌狮的小狮子象征子孙昌盛。
谢邀。
狮子是典型的热带草原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区,而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所以在我国是没有野生的狮子的。中国古代虽然不是狮子原产地,不过狮子还是有其他渠道进入中国的。
狮子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汉朝时期。
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因印度等地区是狮子的原产地,同时狮子看起来十分威猛,佛教便将起纳入作为一种祛妖霹邪的护法兽。
同时在汉章帝的时候,《后汉书》记载“月氏国、安息国遣使献来师子”。这说明当时的大月氏曾经把一头狮子献给汉章帝,应该是汉朝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狮子。
而狮子传入中国以来便以威猛著称,因此慢慢便成为了镇宅神兽,久而久之,石狮子就成为大户人家门前的必备装饰。
后来,狮子在中国有了新的含义,受阴阳学说的影响,门口的狮子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右边为母狮子,左边为雄狮。在雄狮子脚下,通常还会踩一个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利,而雌狮子一般脚边会有一只小狮子,寓意子孙满堂,福寿延绵。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相传东汉时期狮子被当着礼物送给当时的皇帝。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推祟为高贵尊严神兽。不久从印度等地学到石狮雕刻工艺。石狮属于猛兽一般不入室,石狮放于大门口,传说,能带来好风水。摆设右雌左雄,代表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旧习俗为镇宅治邪的作用。
我是加勒比海盗小丸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狮子,中国古称狻猊。它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因狮性猛凶险,且忠于主人,一直以来被我们的祖先作为镇守陵墓的主要动物之一。
现在,把狮子作为吉祥神兽摆在门前(银行、保险公司较多),主要是让其做好守卫保护工作,发挥其镇宅、辟邪和驱魔的作用,能够战胜厄运,给人们带来平安幸福和旺运。
在祖国南方的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你看到大门口的石狮子都是成对成双组成的,其中母狮的左脚下还踩有一幼狮,据说是寄托了人们对家族旺盛和子孙绵延的美好愿望;它们雕刻的一般都是张牙舞爪、雄伟彪悍的,且两只狮子的嘴巴分别是一张一合的,具有强烈的威吓震撼作用,这表示不但可以驱魔除灾,还有只进不出,财源滚滚而进的意思;另外,具有王者之风的狮子摆放在大门口应该是一种权力、地位和庄严(不包括国家机关)的力量象征,对吧?最后一点我认为是不是还很好看啊?
附图照片这二只鬓发虬卷、威武英朗的石狮,拍摄于北京大学西门(正门)口。据说是建校之初来自于圆明园。
我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满意?
自己用心码字、开开心心去努力完成,希望各位朋友点赞关注哦!
中国古代建筑,上至紫禁城,颐和园,王府,下至四合院,胡同,小巷,宫前,殿前,门前都有姿态各异的石狮子,甚至是铜狮子。皇宫中的铜狮子高大威武,不仅避邪,而且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祥瑞之气。北京故宫门口的一对石狮子,俗称北京狮、中国狮,受到了世界人们称赞和喜爱。
题目问:中国古代并没有狮子,为何古人能雕刻出石狮子?
这个问题从根基上来讲就是错误的。中国古代是有狮子的,也被叫做“狻猊”。《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西晋郭璞对其注解即是:“即师子也,出西域。”可知,中国古人很早以前就见过狮子了,中国本地不产狮子,但西域有。可为什么我还是说“有狮子”“很多人见过狮子”呢?因为西域历来都是要向中原进贡的,其中就有他们送的狮子。你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送给你,难道你还说“并没有”吗?
狮子主要产于西亚和非洲,在汉代以及隋唐时期,中国国力强盛,西域诸国均臣服中国,向天子进贡东西。汉代的时候,士大夫们就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狮子的模样,那是大月氏送给汉章帝的。因此他们可以描绘出狮子的形象,丝毫不奇怪。到唐朝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的时候,康国进贡了一头狮子,李世民便让虞世南写了一首《狮子赋》。
民间工匠只是听说过“狮子”,也知道狮子很凶猛。《水浒传》里,大家都知道狮子凶猛,抓老虎的人,见了武松,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然而多数人是没见过狮子的,所以对狮子的形象把握不准。中国古代喜欢用猛人守家门,譬如哼哈二将和门神尉迟恭、秦琼。用不常见的猛兽当吉祥物,如龙、貔貅、狮子。没太见过狮子,只是听说,让石狮子守家门,于是就成了我们见到的石狮子的模样。
18世纪瑞典也搞过这么一出,瑞典一省督向国王献了狮子骸骨,国王让标本师根据描述和骸骨形状复原一下“传说中的狮子”,结果搞出来这么一个东西:
现在信息发达了,图片都能直接看到了,没有沟通障碍了,你看现在雕刻的狮子就挺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