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要讲成本的,现在是这样古代更是这样,老虎狮子是吃肉的,远征作战士兵连基本粮食能够保证就不错了,那里有肉喂老虎,古代战争讲究的是战阵配合,大规模作战几只狮子老虎起不了什么作用,战场上大量饲养狮子老虎根本没有这么多肉,反而还不如带些公牛,点上火来个火牛阵实用,古代大规模作战驯服大象用于作战效果远远好于其他动物,但大象食量惊人,注定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首先训虎训狮训豹很难,就算它不咬你,你也很难指挥它准确的去咬敌人,
其次,这些猛兽平时饲养成本极高,每天都要吃肉,甚至比养兵要高很多倍,根本养不起 ,
实际上很多时候君主连养马都养不起,就别说大批量养狮虎豹子了,
再说了,其实军阵有弓箭,狮虎豹遇到箭雨,就是一堆烤肉野味。
古人训练动物上战场,协助人类作战古已有之。人类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战马、大象、猎犬。那么,能否驯养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上战场呢?
狮虎这样的猛兽,无论是攻击力、灵活性、速度都远超过人类,用他们来打仗岂不是天下无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啊!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能够与人类共同在战场上战斗的,都是马、象、狗这样易于驯服的野兽,尤其是马、狗,他们与人类天生亲近,被驯服之后十分忠诚。
而老虎和狮子则是野性难驯,想让他们听从命令简直是异想天开,让一群野兽到战场上,只怕还没有攻击敌人,自己就先乱了。
也许有人会说:马戏团的老虎不是挺听话的吗?可马戏团的老虎哪里还有野性啊?他们在人类的鞭子和电棍下瑟瑟发抖,早已经被“阄割”成了绵羊,哪还有冲锋的勇气啊!
如果老虎和狮子在人类的指挥下向敌阵冲锋,最终的结果就是:在鲜血与撕咬中,它们兽性大发,潜伏在基因深处的狂暴基因重新觉醒,到时候如何收场?
既要驯服它们,还要让它们保留战斗的本能和野性,这本身就是矛盾。
自然界是很讲究平衡的。像兔子这样没有爪牙、体弱温驯、缺乏攻击力的动物,往往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而狮子老虎这样的猛兽,繁殖力要差得多!
兔子不到一年就能下崽,一窝能下五到八个崽。等这些小兔子刚满月,又能下一窝。而这时候第一批小兔子也具有了繁殖能力。
而老虎一般一胎只能生二只幼崽,幼崽要到三年后才有繁殖能力。并且老虎一年只发情一次!狮子比老虎略强一点,但与兔子完全不能相比。
要想让老虎和狮子形成战斗力,必须拥有一定的规模数量,数量太小的话,根本无法对军阵形成有效的威胁。
古代人类连自己的婴儿夭折率都那么高,更不用说繁殖老虎、狮子了,就算是用十几年的功夫去繁殖,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狮子和老虎,要把它们全部驯服又要费去多少功夫?
有这时间还不如多训练点士兵来得更快、更实际!
一只成年的老虎,一顿要吃10到15公斤肉,平均下来就算25斤肉吧!就算一天一顿,一群老虎一天要吃掉多少斤肉?
农耕社会是靠天吃饭,就连粮食都吃不太饱,何况是大量的肉食呢?古代的畜牧业,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的肉食。
就算粮食有多的,总不能让老虎和狮子当猪养吧?天天吃糠咽菜,没肉的话,没几天就掉膘了,还怎么去打仗。
此外,要保证老虎不生病,还得给它洗澡、每天还要训练,晚上还得分别关到笼子里,行军的时候还得给他们准备车辆……
无论哪个国家,都负担不起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真有养老虎的经济能力的话,早就一统天下了,跟老虎较什么劲啊!
为什么马能够被用于战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马的饲养成本低,有草就能维持马的最低消耗了!
例如巨大的声响、闪光、锣鼓等等,都会让它们产生惧怕。
并且,作为野兽,他们依然保留着怕火的本能,对火焰有着天然的恐怖,对付起来并不困难。在某些方面,狮子和老虎还不如狗呢!
在远古时代的战场上,确实是有用虎狼等猛兽助战的情况,随着部落联盟的扩大,战斗规模也逐渐扩大,这种作战方式后来被淘汰了。
根据史书的记载,在黄帝和蚩尤的涿鹿之战中,就曾出现过虎狼之类的猛兽,协助蚩尤的九黎部落作战,但是依然被黄帝的华夏部落击败了。
《逸周书》中记载:“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
蚩尤的九黎大军中武器精良,并且有为数不少的兽师,他们身披猛兽的皮毛,指挥野兽攻击华夏部落的战士。
涿鹿之战后,蚩尤率领九黎部落归附华夏部落,成为远古华夏部落联盟的一份子。此战之后,黄帝率领众人祭祀泰山,蚩尤率领九黎部落随行。
“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这些记载,都反映了,在远古部落联盟的时候,部落交战中,是有猛兽协助作战的,但是华夏部落联盟建立并逐渐成熟之后,猛兽逐渐退出战争舞台。
涿鹿之战的整个过程,就是古代部落时代,战争发展的一个过程,最初蚩尤依靠着精良的装备和勇猛善战的风格,九次击败黄帝。
但最终黄帝排列军阵,以八十面夔皮鼓指挥军队作战,以严密的阵型,精妙的配合战胜蚩尤的九黎大军,将其降服。
经此一战,勇猛冲杀已经难以左右战局的走向,我国古代从群殴时代,走向了军阵配合的兵法时代。
弓弩等远程打击兵器的大规模装备使用,使得野兽在战场上很容易被克制,成为弓弩手的靶子,这完全与辛苦驯化的付出不成正比。
从夏启的甘之战开始,我国古代开始大量装备战车部队,远程打击和长兵器交战成为战场的主导,打击距离完全超出了野兽的攻击能力。
所以,作战形式和战场需求的转变,让虎狼等猛兽,无法适应战场的生存环境,将它们投入战争,完全是被猎杀的对象。
现代军训的第一项操课就是队列,训练士兵的组织纪律性和毅力,这种训练模式,一般认为的源自英国龙虾兵的步兵战斗模式。
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关于阵形和队列的训练标准,比如《吴子兵法》中记载吴起训练魏武卒时,就有阵法训练、编队训练的项目。
在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都有军队场操、编队的训练要求,同时戚继光强调,军队训练和打仗,必须令行禁止、步履如一,严禁辗转腾挪的武术招式。
由此可见,对于军队作战来说,士兵的组织纪律性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战争的胜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战场上,要求士兵前进不退,是督战队和军法的威慑,因为前排一旦退缩,全军就混乱了,必败无疑。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军规条令,可以去要求士兵,可以去要求虎狼猛兽吗?肯定不可能,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遇到危险进行躲避是动物的基本操作。
且不说老虎、狮子,就说战马,人类对战马投入的训练和培养,延续了数千年,在战场上能够与骑士配合令行禁止的战马,历朝历代也只有精锐的骑兵部队才能配备。
大多数时候,战马在骑士的操控下,面对对手明晃晃的长矛,也是不敢冲锋的,敢死队冲锋的时候,都要蒙上战马的眼睛,才能冲入敌阵。
因此,如果要把老虎、狮子这些动物投入到战场上,如何让他们听话,根据号令形式,冲锋陷阵,可能是所有将领都头疼的事情吧。
哺乳动物的大型野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繁殖能力一般,这是身处食物链顶端的动物的必然结果,否则食物不够。
因此像老虎这种大型野兽,属于比较稀有的物种,当然在古代山林密布的时代,肯定相对现在是多很多,但也没有到可以让人类大肆捕猎和饲养的地步。
自古就有“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说明一头老虎的势力范围是比较大,因为它需要充足的食物,如果捕食范围小的话,很快就饿死了。
这就是使得,一直军队,如果想捕猎老虎协助作战,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这东西比较少,比抓壮丁恐怕难度系数要大太多了。因此如果想把老虎当做战马一样饲养,大批量地投入战场,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且老虎这玩意,食量大,按动物园的饲养标准,一头成年的东北虎,一天需要吃12公斤的肉,而且动物园老虎的运动量小,食量肯定相应地减少了,军队要饲养作战的话,一天少不了得30斤肉。
一直军队出征,如果要带一头老虎,少不得要准备几十上百头猪,作为老虎的口粮。
在古代物资匮乏,军队普遍以豆类充饥的环境下,饲养老虎作战是十分不现实的,同时保不齐它刚上阵,就被对手一箭结果了。
这样的想法自然有人尝试,锐志改革创新的王莽同志就这么玩过。
公元23年,新帝王莽派大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为统帅。聘请了一批据说是精通六十三家兵法的人来做军师,出动了四十二万大军,号称百万来攻打汉军把守的昆阳城。
为了增强部队的战斗力,王莽就找来了驯兽师,指挥着大批老虎、豹子、犀牛、大象来助战。而这位驯兽师本身也不是一般人,他名叫巨毋霸。据说身高一丈,腰阔十围。出门要坐四匹马拉的车,三匹马都拉不动他。到了京城长安,很多门他都进不去,还得临时改门。总之,巨毋霸应该就是一位身高与穆铁柱、姚明相当的异人,而且还善于驯兽。
王莽的大军把昆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中的汉军当然也没有出城与猛兽搏斗的勇气。
危机时刻,刘秀率领三千精兵来援。他带领人马勇敢地冲向了王莽大军的中军大营,杀死了新军的统帅王寻。正在此时,老天爷忽然又变了脸色,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倾盆。王莽军中的狮子老虎大象都被吓坏了,趴在那儿不敢动。昆阳城中的汉军也杀了出来,与刘秀内外夹攻,新军大败,很快就土崩瓦解,伏尸无数,连附近的河流都被尸体堵塞了。
这便是中国历史有名的昆阳之战。在这一战中,虎豹猛兽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实际上猫科动物是很难被驯化的。我们很多人家里都养猫,应该有体会:猫是根本就不服从人类的命令的,所以才会有“猫主子”这样的说法。同为猫科的狮虎豹也是如此,想驯化它们去打仗,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首先得分析实用性,老虎强不强,当然很强。
但是老虎也弱,弱在哪里,弱在成年后即是巅峰。
而人类强在哪,强在可以武装到牙齿,老虎的身体结构注定了老虎无法使用兵器。
甚至披甲都极为困难。
老虎无法大规模作为战虎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披甲问题
今天我告诉各位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一直不想说,以前我在动物园工作的时候。
许多母老虎不愿意跟公老虎交配,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得拿出来我们动物园特质的老虎马甲。
给母老虎一套上,母老虎当时走路都不会了,只能任由公老虎配(怎么穿以后讲)
所以说,各位以后别滑铲了,给老虎穿马甲比滑铲有用....
像狗 古代是有战甲的,而老虎一身甲 估计起码也得30斤,给老虎做一身甲能给人做2身。
你总不能让辛辛苦苦培育的战虎光膀子上战场吧?
这都是小问题,
2 老虎最大的问题是食物问题,像一只成年孟虎雄性,如果培育为战虎。
每天最少要30斤肉,30斤肉什么概念? 古代一个士兵 一天也就3斤粮食 配上配菜 根本吃不到肉
好家伙,养一只战虎,吃的比将军都好,这不纯纯降低军心吗。
如果培养成年西虎雄性,每天最少要40斤肉的配比,大将军行辕一天都吃不上40斤肉。
好家伙,养了个老虎,一天40斤肉。
很多人说,可以给老虎吃敌人的死尸,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据我的了解,老虎应该不爱吃人肉。
像那些食人猛虎,大多数都是杀人取乐,真有的选,老虎绝不会去吃人肉。
而且敌人死尸新鲜度是个问题,老虎的确能吃一部分腐肉,但最起码不能烂的太过。
你要拿一具死了3 4天长蛆冒黑水的尸体,老虎肯定不吃。
而且要考虑士气问题,古代打仗很看重名分,天天给老虎喂死尸必定被扣上不义之师的名头。
到时候全军士气低下,还打个屁仗。
如果粮食短缺,那么老虎们肯定会哗变,按照唐朝军制算,一个营500人,饲养5只战虎。
每天就要消耗接近200斤肉,这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是致命般的托后腿行为。
要知道,以奢侈著称的乾隆一天也才40斤肉,好家伙,养5只老虎一天要200斤肉。
顶上5个皇帝。
如果粮食短缺,老虎们饿急了,互相撕咬 吃起来, 再或者反水了
这都是巨大的隐患,都是问题啊!。
3战斗力问题,老虎的战斗力分怎么算,如果是打游击,小规模战场,有人类掩护,还是很强悍的。
1V1 拿着武器的士兵都不是披甲老虎的对手,但是老虎傻的很,杀红眼了容易分不清敌我。
被捅了一枪可能调头就咬自己伙的士兵,这都是巨大的隐患。
如果玩排兵布阵,那么老虎基本没什么用,培养一头战虎的钱可以培养10个士兵。
10个士兵长枪一摆,矛头一冲前,别说老虎了,棕熊都得跑。
最后 如果真考虑老虎狮子上战场,那么毫无疑问,老虎远远不如狮子,差远了。
狮子那是真的会打群架 会群殴战术,凭老虎那草性 都得分组关 。
而阻挡了老虎当战兽的原因以上都说了。
吃得多,战斗力不稳定,培养成本巨大,有反噬风险。
有那功夫养战虎不如多培养点骑兵。
不考虑驯化容不容易!狮子老虎等是肉食动物,养它们得花多少钱? 要形成战斗力的话,几只怕是不够用,成本太高了!
前提是能驯化他们,驯化不了,上了战场攻击谁?即便是有那也只能存在于小说中,比如《兽血沸腾》里面就有很多类似的情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了看[得意]
猫科动物没有主人这个概念
先不说老虎、狮子无法驯服的问题。
古时候中原王朝连吃草的马都很难养的起,缺少战马没有足够的骑兵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硬伤,你居然还想养吃肉的老虎、狮子?就是以现在的经济条件,现在打冷兵器战争,把老虎、狮子作为战争的消耗品,恐怕也没有国家能养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