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宴席上什么人坐上座是非常有讲究的,什么宴席什么人坐上座都是有规矩的。
就婚宴送客来说,结婚当日的早上,新娘的娘家来送新娘的人,在这个宴席上,新娘的弟弟无论年龄大小都必须坐主上座,次上座有新郎家按排人陪客的人坐,其它座位按年龄大小而坐。
婚宴来宾的宴席,新郎的老爷,舅舅必须坐上座,但是父子不能同席,父子必须分席而坐,但都必须坐上座,副主座有新郎家的长辈坐,其它坐位按辈份年龄大小而坐。
寿宴的宴席,当然是寿星坐上座,其它坐位按辈份年龄大小从上到下而坐。
小孩子百日宴席,主上座必须是孩子的姥娘才能坐,如无亲姥娘,娘家的来宾辈份高的坐,副上座有孩子的奶奶坐,其它坐位按辈份年龄大小而坐。
首先,席不正不坐;其次,坐次上按齿德尊善的顺序排列,年长德高、尊贵(包括上姑亲)而善良者居上,余者则居下。一般情况下,筵席饮食之礼的坐次为:
1为正宾;2为介宾(副宾);3为三宾;4为僎(尊善);5为次僎;6为再次僎;7为工;8为主人。
在农村宴席上,如果是亲房坐一席,则按辈序论坐次,不论年龄大小,高辈高年龄者坐上席;如果是不同姓、不同房分的庄村人坐一席,则德高望众的年长者坐上席;如果是亲戚一起坐席,则娘舅家长者坐上席;如果是朋友、杂客一起坐,也是年长者坐上席。
不过,近十多年间,每席多为十人就餐,多设圆桌,表象看起来似乎传统次序被打乱,实际上仍尊循古俗,正、副宾位置还是定的,其余还是依次排列,只不过多坐两个人罢了。可以说,是席首还是席首,席口还是席口。
“酒席虽小,是摆礼的战场”;“人有大小,口无大小”。饮食上,先由正宾开杯动筷,主次分明;席未散,任何人不能擅自离席。
你好
农村宴席上什么人坐上席?我是农民的优雅,我从我们当地的习俗,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好像也不是笑话吧)
村里一个堂叔嫁女儿,女儿嫁的不远,隔壁镇,大概有二十公里的距离。按照风俗习惯,送亲的一般吃早餐就过去,两点吃饭回来大概也是四点多五点这样子,但是那天不到三点,那些送亲的堂兄堂弟们就都已经到家了。
然后就听到堂婶在打电话骂人,仔细一听结果是在骂女婿。我赶紧找个堂弟打听了一下,按照我们这的风俗,嫁女儿的这天,女方家里去的就是小舅子了,又是第一次上门肯定得坐上席,偏偏隔壁镇那边,他们是男方的舅舅坐上席。
这不,矛盾了!结果那些堂哥们火气一来,饭也不吃了,全部气呼呼的回了家,一回来告诉堂婶,堂婶就电话里一顿骂,把一对新人全骂哭了。
这样看起来,农村里宴席谁坐上席,还真的不好说。还是我们这里比较讲究点,假如两夫妻过生日摆酒吧,男的生日宴,男方舅家上席,女的生日宴就是女方舅家上席,其他事情摆酒也类似这样。
如果家里其他事情摆酒的话,没有舅家一说,那就是年纪最大的本家坐上席。一般来说年纪比较大的人会很在乎这点,做为我来说,最好坐清净点的地方,可以安安心心吃个饭最好。
农村习俗这东西吧,地方不大,名堂很多。难免就有了矛盾的时候,就像我堂叔这事一样,我认为吧,不管是谁坐上席,得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态度,该宽容还是得宽容,习俗还是得讲个人情是不是?
不知道你们那边是怎么样的呢?留言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农村的宴席总是很热闹。在逢父母生日、儿女婚嫁、孙子满月办喜宴,也在老人去世后办丧宴,而这宴席还非在自家办不可。请大厨、盘锅灶、搭帐篷、摆酒桌。就这吃饭坐位子一般会有德高望重的人专门负责,能坐上席的,以我们这里为例,都是村里辈分高的、母亲的娘家人(也就是自己的外家人)。
长辈坐上席天经地义。农村的房子一般都是坐北望南,酒桌也视北为正位,也就是常说的“上席”位置。管事的先把长辈请到上席坐定。做为礼貌别人可能会做推辞,毕竟参加宴席的人很多。管事的会告诉他,是一桌一桌的安,会照顾其他长辈去另外桌上去的。“上席”坐定了,紧挨着他的左右是主宾座,可以是副宾,也可以是主陪,再接着就是副陪或副宾。其他宾客依长幼辈依次坐定(若同辈年龄相近也可以不必认真)。不过,正对着上席的是“下席”,一般是小辈,或侄或孙,与“上席”呼应着。酒席现在都是十个人或八个人,这里面还少不了一个陪客。上菜位置留在陪客,在上菜或需要增加碗筷、塑料袋(离席时打包用)等配合照顾好大家。
舅舅坐上席。农村有句话“娘亲舅大”,舅舅也称上宾,或上宾大人。这一点在农村宴席之上体现得尤为实出。舅舅和母亲是一脉相乘,从血缘上说,舅舅是和母亲最亲的人。舅舅是长辈,在母亲生日(或亡日)、或自己婚嫁的,都要提前拿上礼品亲自登门邀请。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娘家人是请客”。宴席之日,吃两顿酒席,刚来时,叫“迎宾席”;临走时,再安一桌,叫“送宾席”。自然这个酒席是“专用席”,除一两名陪客,其他的都是“娘家”一干人。一般来说,也都是与母亲同辈的人赶来。舅舅一定要坐在上席的位置。他可是母亲的“代言人”、是坚强的“后盾”。权力大着哩!只有坐在了“上席”,才能体现出来。不然舅舅心里不痛快,也会让村里人嗤笑的。
母亲在世(或去世)是这样,即使到了自己的孩子结婚,或者自己“百年之后”,舅舅家这时就是“外家人”的身份。也要提前去邀请,还要征求人家对事情的筹办意见。这时来参加宴席的,不用说是请客。而这些请客是自己的表兄弟或表侄了。他们也是要安专门的“重席”,上席的位置,由他们确定,辈分大的坐上就是。不过人家还是外家人,是舅家的人,得好好招待。
了解了谁该坐在上席的位置,可以是我们增长酒席坐次安排的知识,同时也避免自己赴宴时不懂规距,闹个笑话。现在农村虽说扼制大操大办婚丧宴席,这个坐上席的规钜还是要懂一点。
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我是大致,很高兴回答问题。说起农村的宴席,都是些婚殇嫁娶,农村村里人做宴席摆的酒菜饭桌。坐上座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有一些辈分高的村里说话有分量的管事人当官的,如果宴席有客人,客人也是要坐上座的。
说起农村宴席,对现在来说也非常的传统,对各种礼节都比较繁琐,座位有,有主次高低之分,上坐做什么人次坐什么人,以及什么人作陪都分的很清楚。农村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管事的,当官的一级宴席的客人是要坐在上位的,作陪的一般都是举办宴席的主家,这里分得非常清楚。这是重要的酒桌席位,至于其他的酒桌席位,就随便做分的就没有那么清楚了,把主位分清以后其他的就随便坐啦!
能坐上主位的,一般在农村的宴席上是说话有分量的主事人,或者是受人尊敬的,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再有就是村里当了不大不小的村官的那些人。在农村来说,基本这些情况可能都很普遍。在农村能坐上主位的也就这些人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能在宴席上坐上主位的。
大家有坐过农村宴席的么?在宴席上都是和什么人坐在一起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你的情况,我们一起交流,谢谢
农村宴席什么人坐上座,这确有讲究,他的排序彰显岀客人的尊贵和辈份。
最讲究的是结婚喜宴,这个喜宴场合、重点是女方到男方送嫁喝酒的人都是女方选派的亲戚长辈亲人,在男方都称“上客”,意思是不论长晚辈都是上等客人,不论大小辈份都是坐上席的资格、应安排坐上席,这表现男方对女方新親的尊重。
那么送嫁的辈份也有高有低又怎么安排呢?
首先男方支客师会问清对方辈份最高的,同辈份可先安排年龄大的在正堂上首席位上坐坐定,再安排男方够资格的男方亲戚客人作陪,然后安排精干熟练倒酒接菜的人一同坐席陪酒服务
再依上客中的年龄辈份排序,依次在两边或厅席上座坐定,再安挑坐陪倒酒接菜服务的人。
除非是送嫁上客自已提出不讲究,送嫁人自己组合,要不没安排好,上客是轻则有意见,重则发脾气的,所以支客师都是懂行有德望的贤能之人。
其他宴席要是给老人做寿,”寿星”,可当日坐上座,母親丧事宴席舅舅和舅舅方长辈坐上座,其余宴席是主尊客,客人谁辈份高谁坐上席。
别看都是吃席,农村宴席的坐次排位是有讲究的,他表现岀的是宴席中对人的尊重,但是这一宴席中,位尊次排序这一传统礼仪文化在渐行渐远”了!
这就很有趣了,这就好比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农村的摆酒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小编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有没有潮汕的朋友呢?
潮汕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酒桌一桌一般都是8到12个人,大部分都是双数,而不是单数,这就很潮汕人喜欢和和美美是一样的。在菜色上也是挺有趣的,一般也是8到12个大碗菜,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网友就好奇了,如果多出一个菜或者是一个人呢?
那就必须要加多一个菜,把多出的人安排到下一桌。在我的印象中,还有长辈桌跟小孩桌之分,长辈桌对入座的人就有很大的讲究了,就好比结婚之类的这些酒桌,亲家之间的长辈就应该坐一起,越是年长的长辈就越靠近中间的位置,这也是两家其乐融融的好彩头。小孩呢,就没有那么多规矩跟要求了,怎么随意怎么来,孩子们吃的开心就好。
是不是很想体验一下潮汕美食呢?那就来我们大潮汕逛一逛吧。欢迎各位小可爱的到来,因为潮汕人都很好客哦!
农村的宴席谁坐上座的问题,主要是先分清楚你举办的是什么性质的宴席,根据宴席的性质来定谁坐上座。
一,婚宴,媒人坐主座。
二,寿宴,老寿星坐主座。
三,生日宴,女宾是小孩子的姥姥坐主座,男宾小孩的舅舅坐主座。
现在形势变了,一般都不愿意去坐主座,因为农村的礼数规矩太多,坐在主座上太麻烦而且还受拘束。现在的主次已经不是特别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