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1周岁了,经历过70-80年代的年味浓,又是一位新闻记者,结合采访中了解到情况说说为什么过去年味浓,现在又该怎样营造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年味浓,不仅仅因为鞭炮和舞狮子。这些只是年味浓的外界表现形式,真正的年味浓,是因为内心的期望只能在春节期间得到满足,所以过年就成了一件非常快乐和惬意的事情。
过去物质匮乏,很多人一年当中吃不了几次水饺、几次肉,春节终于可以吃上了;一年中也买不了几件新衣服,春节可以有新衣服了;甚至一年都洗不了几次热水澡,我高中的一个同学告诉我,80年代的春节前几天,要早晨4点从家里出来,骑自行车赶到10多里的县城,排上1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县城唯一的浴室,泡在上百人已经泡过的热水里,身体和心理的那个舒坦劲就别提有多好了。因为他一年只有过年才洗这一次热水澡,为洗这次澡他又付出了好几个小时的辛苦,你说他能不觉得非常的满足吗?能不对过年非常的期盼吗?
而现在的年味为什么不浓了呢?并不是因为很多地方禁止放鞭炮了,耍狮子没有技术了,而是因为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期盼只能在春节期间才能满足,所以春节在心目中的价值变淡了,年味也就变淡了。
不像小时候,现在你想吃什么,随时都可以吃到;新衣服随时可以买,洗热水澡,即便是偏远的农村,乡镇上也有热水浴池了……还有什么平时做不到只能在春节期间才能做的事情呢?仔细想想还真没有了,春节也就变得和平时差不多了,失去心理期待,也去失去了年味。
如果要想营造春节浓浓的年味,必须设定一些平时不许做只有过年才能做的事情。过去是经济条件限制,自然设定了一些事,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自然设定没有了,但可以通过设定仪式程序,规定一些事只能了春节期间做,浓浓的年味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