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心理学家关于“乘坐飞机选靠窗户座位的人更自私”这个论断,这种诊断几乎毫无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阐述一下我的理由。
第一,习惯成自然。我们都知道人都会有自己的习惯养成,就如买机票,有的人就喜欢靠窗口位置,因为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我就如我,每次乘坐飞机时,一般都愿意选择靠窗口的位置,每次透过窗口向高空望去,那是一种地面上绝看不到的景观,有时平流云就在飞机下方,好像在草原上一眼望去那碧绿的草原一样。有时穿行在翻滚的云层里,那种视觉的冲击非常强烈。而这种习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第二,靠窗口位置更方便休息。喜欢安静的人,如果在公共场合里,往往愿意在一个角落里呆着。在飞机上也一样,喜欢安静的人,在靠近窗口的位置上,一个人或静静向窗外望去,或侧身闭眼小憩,或看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或杂志等。因为只有一侧有人,反而会使这狭小的空间更不容易被打扰。如果是长途飞机,在这个位置上,无疑更容易入睡。购买机票时,并没有针对靠窗口位置的票有任何规定与说法,何来私心呢。
第三,自私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是人的本性。只是有的人会把自私心理表现的更少一些,而有些人则会不论大事小情,都赤裸裸表现在言行之中。自私有时并不能纯粹从贬义角度去理解,从中庸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自我保住,或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表现。至于极端自私的人,则超出了道德的规范,变成去贪占他人便宜。然而在购买机票时,并没有侵占任何人利益,又何来有自私的心理动机呢?
所以说,有些所谓的心理学家做出的一些诊断,纯粹是胡诌乱扯,不能轻易就相信。聪明的人只要稍加推理就给推翻其结论。
《心理学家研究表示,选靠窗户座位的人更自私?》
原创作者:陈旭 (chenxusir ) 缩写:tulongys
有人问:
为什么心理学家研究表示,选靠窗户座位的人更自私?
日前心理学家在《每日电讯报》上声称,从飞机选座喜好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选靠窗户座位的人更自私!
首先啊,这种新闻报道不一定真实……
其次,假设是真的,倒是好事,说明选飞机窗户位置坐的人,都是高素质的人。
因为自私本身就是对的,不自私的人素质相对较差。
为什么陈旭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要明白,现代社会运转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原理】: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都试图用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效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我们看完上述“看不见的手原理”,就知道,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完全是靠人类的自私运转的。
每个人,从科学家到工程师,到企业管理人员,老板,私企高管,包括生产线旁流汗的工人和扛麻袋的苦力,大家都是为了自私自利的目的,为了自己发财,去拼命劳动的。
一句话,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包括我们中国在内,完全是靠个人私利和人的自私心理,在运转。
如果人们消灭了自私自利的心理,整个社会运转就会停止,如果人类都不自私,也就不会有人为了个人私利,去玩命扛麻袋劳动了。于是大家都会消极怠工,停止劳动。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
一旦大家没有了自私自利的心理,停止了劳动,整个社会就面临大饥荒和灭亡的危险。
实际上,很多国家搞过“大锅饭平均主义”的试验,消灭自私自利的行为,消灭私有财产……结果这么干的国家,全部亡国了。
很多国家消灭自私自利,消灭私有财产,导致亡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消灭自私的社会,是会亡国的。
如何理解自私? 自私一般理解为“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一般来说,自私就是指“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
其实全世界所有人都是这样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的需要而从事各种活动,这是完全合理正确的,天经地义的。
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一切现象都是建基于人的本性“ 。
“在现实世界中,各人有许多需要”,“ ……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马恩全集》第3卷第514页)“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马恩全集》第3卷第2页)
自私是人的种种活动的出发点,人生的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所以人们自私,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也是合法的。
注意,法律允许人们自私,而且法律保护人们的合法私人利益不受侵犯。
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包含三大特征:
【1】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2】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跨地区自由流动;
【3】私有产权得到保护,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
注意,上述第三条的【私有产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既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私有制社会……
如果人人都不自私,那么私有制社会就崩溃了,私有制社会崩溃,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也就无法运转下去,也崩溃了,于是整个社会都崩溃了,人类社会陷入大饥荒之中,搞不好饿死几十亿人 。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1】国内各个企业激烈竞争,但所有人都不自私……大家都大公无私……
有效率低的企业,要被市场竞争淘汰了,那些市场中的强势企业,就说:别人都要倒闭了,我们不要提高生产效率了,给别人一口饭吃吧……
于是所有低效率的企业都活下来了……
商品商场效率越来越差,质量越来越差……
喝个牛奶毒死人,洗个热水澡热水器电死人……
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所以啊,如果大家都不自私,现代社会根本无法运转,我们会回到原始社会。
陈旭总结:认为自私不对的人,其实他们是被封建道德思想毒害的出土文物,思想跟不上时代。
我是陈旭,我打工时,创造过5年从员工升职到私企老总级别的成绩,现在我是老板,别墅业主。如果你觉得我讲的话有道理,记得点赞、关注、加我哦!
——陈旭(chenxusir)
-------------------------------------------------
陈旭精选文章:
富豪的发财思路,穷富的关键所在,穷人知道了必将升官发财
今日头条链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
其实靠窗的座位,挺有趣,反应了人的心理和性格,甚至处事方式。应该说,有好几种人会这样选。
其实喜欢选窗口位的人,有一类是比较注重私密性,坐在窗口可以眼睛盯着窗外,看着风景,把自己暂时和车厢或者飞机舱里的一切隔开,这是一种注重私密的自我保护心理。
所以不一定选择窗口位的人都是自私。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去买高铁座位或者飞机座位通常都会首选窗口。因为我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在公开环境中过于暴露。
其实窗口位并不意味着你真的能和环境隔离,而只是你的心理上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你如果坐到靠过道的位置。你往一边看就看到别人,往另一边看,也是看到人,会有点不自在。
靠着窗等于是给了你一个封闭式的依靠。这是一种心理上对环境的需求和自私没有关系。
这和男人去公厕会选择最靠里面或者比较靠里面的一个尿池的道理有点像。他选择靠里面其实是为了私密性好一点。
还有一种人,他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人,去哪都安全感很弱,他需要特定的空间设置来保护自己。
这种人从公车高铁飞机都是这样,都喜欢靠你坐。因为他们觉得缩在一个角落里是最安全的。
有些人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就是找一个墙缩在墙角,这和人一受伤就躲在床角是一个道理。
安全感,来自于有依靠,有躲避。
也还有一种人是属于平时行事举止特别紧张,而且谨慎。比如这种人出去坐在离过道那里,他就总觉得自己的钱包啊手机啊不怎么安全。他去哪里都是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自己财物人身安全的一个谨慎的方法。
这个和缺乏安全感的人有点相似,但是并不相同,行事谨慎的人不一定缺乏安全感,只不过他的行为特点是这样的要有安全性。
这种人不但是选择靠窗的座位,而且去到哪他都会先观察,如果一旦发生地震啊,火灾呀,各种灾难,他要往哪里跑,他在哪里是最不容易受到伤害的那个位置。
比如他。踩在地上的时候都会注意有没有地板是空的。晚上睡觉前,一定习惯性把门反锁,出门几天,一定会检查插座煤气,凡是容易造成失误的东西,都是他会注意的环节。
还有一种人是因为他的性格比较浪漫,他很喜欢看窗外的风景,这种人比较文艺气质。他们一般坐交通工具绝对会选择靠窗的位置。
以便于随时都能拍到窗外的风景发发朋友圈,看着窗外移动的风景,品味着那种在路上的浪漫。
我也是这类人,坐火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那些山那水啊,在旁边呼啸而过,看夕阳照在山峦上一路慢慢下山,坐飞机就喜欢看云层的美和夜景城市的灯火,一般的人看一两次就厌倦了,但天性浪漫的人,次次都会兴致勃勃地看,有时候还期望出现个UFO。
所以这种心态的人一般都会首选靠窗座位,因为这就是他的观景台。
所以,人啊,其实是个很复杂的动物,他做出一件事一个选择,那种可能性是千千万万的,没有办法一概而论。通过某个行为,去断定他是否自私啥的,也都是说说罢了。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示:选靠窗户座位的人更自私。但有书君第一个表示不服,原因有三:
一、相对于靠走廊座位来说,靠窗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靠窗的位置可以看风景,也少了一些打扰,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一丝安宁。天大地大,放飞自我,旅行路上也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
靠走廊的位置则方便出入,想去洗手间或者找前后的乘客聊天都是比较方便的,拿飞机餐的时候都快人一步呢。
靠窗和靠走廊的座位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坐里面的人要上厕所总得对其他人说一声“借过”,坐外面的人可能就看不到窗外的蓝天白云了。
所以靠窗或靠走廊的位置各有千秋,并不能一概说孰好孰坏。
二、对于公交来说,往里坐反而是一种礼仪
这个实验据说是在飞机上做的,这种情况在公交车或者出租车是否适用呢?
出租车人人靠窗不好说,在公交车上就大变样了。
毕竟上车往后走,把前面的位置(前面的位置大多靠窗,而且空间大)让给老人妇女是常识。
来到后面的双排座位,要选择靠窗的位置真需要一番心理斗争。
公交座位之间的间隙很小,路况差的时候总免不了磕磕碰碰,特别是坐长途的时候晕车就更难受了。
只是有人为了其他乘客着想,还是自愿坐在里面小小的座位上,只为了把靠走廊的位置让给更有需要的人。
三、坐哪个位置只是个人喜好,与是否自私没有必然关系
设想一下,有一个人上车后发现大家都把靠窗的位置留给了自己,这时候他会觉得其他人很大方、很无私吗?
很难说。因为他可能身高一米八,大长腿,只喜欢坐靠走廊的位置。
你看,我们坐的位置尚且不能完全反映个人喜好,又怎么可能由此得出某某人自私与否呢?
所以自私与否是相对的,只要没有影响到其他人,坐哪里都是一样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这个论调的确是两个心理学家说的,一个是Hemmings,一个是Spelman,两人都是英国人,Spelman是伦敦一家私人心理诊所的首席心理学家,Hemmings是一位行为心理学家,他们对选择坐窗户普遍的人,表示出一致的性格看法:靠着窗户坐的人,往往更自私,不容易焦虑,喜欢掌控生活,对生活抱着一种为自己着想的态度,也更容易烦躁和自恋。而在过道边上坐的人,则更加宽容和友善,更人性化。
当你出行的时候,选择出行工具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出远门,就是坐飞机和火车,坐飞机和火车,就必须选择座位。这个座位关系到一些方面,比如离厕所近一些,可以看到窗外的风景,这些都是个性化考虑的结果,还可能基于隐私考虑,因为坐在靠窗的一边,就能有效减少别人频繁的打扰,从而避免隐私泄露。而坐在过道座位上,来往的人更多,乘坐飞机和火车的时候,也很难睡得安稳,因为总会有人来打扰你。而那些选择坐在过道上的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打扰,包容性更强。
这个心理学家有点武断,为什么这么说呢?坐靠窗的位置可能更多的是基于不受打扰和看风景的原因,但是,当你想愉快上厕所,想活动的一下,在旅途中解乏的时候,坐过道更有利于自己。我坐长途火车倾向于坐过道,过道的确睡的不安稳,但是,我可以自由的行动,不去打扰别人,有时候在火车的连接处,可以抽根烟,靠在窗户上看看外面的风景,比坐在窗户边方便多了。
一个经得起推敲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不是一两句话,一点常识和结论,就能说明别人的性格问题的,这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地缘因素好了,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座位没法选择,像印度和一些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有车子坐就不错了,哪有选择的机会?再说以前的国内,列车上是可以抽烟的,我们很多人为了抽烟,就选择坐过道,这个又怎么说?总之,这个研究的数据太单调,不值一提。
看到这个提问和描述,我就呵呵了,这个心理学家该去看心理医生了,我选择坐飞机的时候,80%会选择坐靠窗,20%靠近走廊,但绝对不会选择中间位置。
这个和坐火车是一个道理,就是为了方便看窗户外面风景,我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无论是坐飞机还是火车,都会选择靠窗户边上,我坐火车卧铺的时候,基本不睡觉,也都是坐在走廊得凳子上,哪怕这个凳子非常小,坐的屁股腾,我也会一直坐着,一直看车床外面不断穿过的风景。
坐硬座的时候,如果不是靠近窗户边上,我基本选择站在两节车厢之间的位置,也就是上下车的车门处,宁愿位置给别人坐,我也是一直站着看外面风景,因为,这样不仅仅是看风景,更多的是思考、沉思和消磨时间,坐在凳子上,没有站着时间过的快,包括坐高铁动车,也是如此,飞机,就更不用说了,为了看风景和消磨时光。
我反驳这个心理学学家研究说选择靠窗不是自私行为,原因有六:
1、选择靠窗户边上,没有伤害别人的利益,何来自私?选择靠近窗户,并没有侵害到别人应该有的利益,就不属于自私。
2、有机会让你选择最好位置,我为啥不选择?我傻吗?人人不是雷锋,社会也没有进步到人人主动献爱心、主动把最好的给不相关、不认识的陌生人。对不住了,我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达到把自己位置让给不需要帮助的人地步。
如果是小孩、孕妇、老人,你说他们没有位置,主动给他们让座,这是没啥可说的,但让我把自己最好位置,让给不需要帮助的人,我还没有伟大到那个程度。
3、自私和对自己有利,是两个概念。自私的前提条件是TA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别人的利益,或者侵害了别人,或者集体利益,如此,为自私行为。选择飞机上,靠窗位置,并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就自然谈不上自私了。
这是两个概念,这个所谓得心理学家完全搞混淆了。
4、难道人人都把自己最好的让给别人,才不是自私吗?按照心理学家的意思,就是窗户位置是最好,只有你把这个最好的位置让给别人,才不是自私。如果要这样计算,是不是人人买了火车票和公交车票,要把自己的位置给没有座位的人,才不是自私?就是人人都奉献自己的爱,就不是自私了?这完全是把合理权利和自私混为一谈了。
什么是自私?就是当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别人的利益,损人利己行为,才是自私,选择靠窗位置,跟自私半毛钱关系都没我。
5、讲究先来后到。可以说,买靠窗户位置,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有个先来后到,人家先选择位置,选择对自己有利位置,没啥可说的,就如同你去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我选择最中间位置,对自己视觉最有利位置,难道有什么错吗?世界是公平的,你先来,就说明你放弃了一些时间,放弃了休息,最先占据了好位置,自然选择好位置,选择对自己有利位置,这个,没毛病。
6、按照心理学家逻辑,就不该设置靠窗位置。心理学家还有一层意思是,一个人靠窗,挡住了中间和走廊位置的人看风景,所以侵害了别人的利益,属于自私行为,如果要按照这个逻辑来讲,就没有人敢坐靠窗户位置了,因为谁坐,就要被这个所谓心理学家扣这样的屎盆子、自私大帽子。
如果窗户位置没人坐,哪设计这个位置干嘛?那就是浪费,如果真的如心理学家所说,那就是设计方的问题,飞机上不应该设靠窗位置。
靠近过道的座位,起身做什么事情,活动都不会影响到其他人,喜欢坐过道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自主性。待人接物方面,可能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不麻烦别人。
靠近窗户的座位,会有更多的自在和空间感,不会被打搅到,自己可以很安静的享受旅行生活。这不能说是自私,如果说是自私,希望坐过道的人也会自私。这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这样的选择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让自己更舒适和自在,也会更放松。
每个人都会不同的选择,这取决于自己的性格和信念,而每个人的信念的不同,就会有了不同的思维,进而有了不同的行为模式,而这样的行为模式,符合自己的人设,就会让自己感到舒适。
每个人都会潜意识中去做符合自己人设的事情,比如说一个人觉得自己是需要自由的人,就会选择做过道,这样就会带来自由。如果另外一个人希望自己不被打搅,而且又能看到窗外的风景,那就会选择靠窗的座位。因为自己太需要独立的空间和轻松了。
☆☆坐飞机看性格
☆飞机旅行,快捷、迅速、安全,成为世界上中长距离旅行之首选。
☆喜欢什么座位,是选择靠窗口,腑看天下美景、彩云绚丽;还是願意坐在靠外的位置,行走方便,活动空间感觉较大。
☆初坐飞机的人,无论儿童、青年人,都会选择临窗口坐位,出于好奇、神秘:看着真飞机是这个样子;走近飞机,空姐确实个个漂亮;这于旅客的性别、性格并无太大关系,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心理学家的"自私"之说,并无道理。
《社会心理学》这本教材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认为心理学是让人更幸福的科学,因为通过了解一些心理产生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更好的与自己,他人和这个世界相处。可是当心理学被用来作为分析他人的工具,例如像题目这样,通过一个飞机选座的喜好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已经偏离了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宗旨。且不说题目中提到的研究的实验样本数量是否足够多,是否涵盖不同的种族,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仅是就飞机选座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这个假设就是个伪命题,不可证伪。如果我们可以通过某个行为就能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盖棺定论,我们就不会说人性是复杂多变的了,对人的性格的研究也不会仍在继续进行。类似这样的研究和结果,如果没有用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和判断,只会误导很多人,让人对号入座,对自己的性格盖棺定论,而不能更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的性格,严重点也许会自我设限。
正如在《这才是心理学》中作者提到的,心理学与伪心理学同时存在,两者的区别在于,科学的心理学不会给你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不会对任何事情进行盖棺定论,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只是一个基于目前有限的研究得到的暂时正确的解释。当有一天有新的证据或进一步的研究出现的时候,之前的结论也会随之得到完善。科学心理学提倡的是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所有的研究结果,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盖棺定论的结论去接纳并应用自己和他人身上。
不是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只有能被不同研究人员反复验证都正确的研究结论才能作为心理学的规律去在更大范围内应用。所以谨慎对待类似这样的打着心理学研究的名义给出的各种研究和结论,以免被误导而不自知。
想起一位心理学教授的提醒:心理学有规律无定律。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心理学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将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有效的生活。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