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10万人评8.4分书籍,心智成熟之旅,是鸡汤还是人生哲理?

王墉:心理咨询师,擅长感情婚姻问题心理 2022-09-18 22:25:38 416阅读 举报

小伙伴们,有没有人对你说过这句话,“你一点都不成熟”。以前有人这么说我,我都想生气怼回去,长了30多年,腰也粗了、头也秃了,你跟我说不成熟。

其实我也知道,他们并不是要拿出身份证比比谁大,而我只是不愿意承认心智成熟不能用生理年龄来衡量的事实,现在想想,这或许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那怎么才算心智成熟呢,今天咱们借《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聊聊这个问题。起初看到书名的时候,我还以为又是迎合大众口味的鸡汤。但在深入了解后,我被打脸了。这本心理学著作自1978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3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豆瓣9万多人也打出了8.4的高分。

它的内容没有那么时髦,有些甚至可能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我还是恳请大家耐心看完本,因为它真的能让我们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有所收获。

Life is difficult

作者斯科特·派克是一位心理医生,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愈了上万名病人。但过程并不像结果那么美好,事实上,在大多数治疗过程中,他都经受着长期的困惑和沮丧,所以开篇第一句,他就写下了“Life is difficult”。

跟那些赞美生活的话比起来,这或许才是人间真实。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不管我们接受与否,众生皆苦就是事实。但很多人不敢正视人生的苦难,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成熟的一面。

有的选择逃避,生活是一场战斗,我不打你就不能把我怎么样,考不上大学就不上、找不到工作就啃老;有的怨天尤人,我之前也是这样,总觉得命运不公,凭什么别人顺风顺水,我到哪都是逆水行舟;还有的用不好的方式来发泄,严重酗酒、沉迷游戏,甚至把消极情绪转移到家人朋友身上。

仔细想想,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比如做错了事赶紧捂住双眼,看不到它就没发生(逃避);看见别的孩子吃冰淇淋,就跟大人发牢骚(抱怨);大人不给买,就开始撒泼,在地上打滚(发泄)。

所以派克觉得,心智成熟的前提就是不要用“生活美好”来欺骗自己,而是接受“人生苦难重重”这个事实。

看上去好像有点丧,但这并不代表向人生妥协。相反,作者觉得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存在不是为了压垮我们,而是让我们更强大。就像学校刻意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动脑子、想办法去解决。唯一的不同是:学校里有老师,而生活中只能靠我们自己。

成熟的4个原则

接受之后要如何应对呢?作者提到了一个词:自律。咋一看,没什么新意,但作者所说的自律并不是早睡早起、好好学习这么简单,而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它包括四个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一、延迟满足

小时候大家应该都一样,想要什么东西,那必须立刻马上得到,我从不相信父母说的“明天再买”。鉴于我每次的态度都很强硬,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顿毒打。

长大了也没好到哪去,复习功课那是能拖就拖,组团开黑就一刻都不能等,做事情不是以重要程度来衡量,而是拿能不能获得快感来说事。

作者提到一个案例,有位女士找到他,想改掉工作拖延的毛病,结果发现问题的症结竟然是吃蛋糕的习惯。这位女士很喜欢吃蛋糕,确切地说是喜欢吃蛋糕上的奶油,所以她总是先吃奶油再吃蛋糕。

上班也是一样,她总是先处理容易和喜欢做的事情,困难的就往后推。派克让她反过来试试,结果这位女士很快就克服了拖延。

你看,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甚至都不能算是一种新的方案,怎么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呢?咱们可以这么理解,先易后难,每一件都比上一件难搞,等于是越来越痛苦,也就越来越想往后拖。反过来先难后易,就是越做越轻松,处理问题的心态完全相反。另外,人的意志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跟肌肉力量一样是会被消耗的。先难后易能充分利用意志力,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延迟满足,为了玩游戏经常熬夜、为了高配生活刷爆信用卡、为了当下快乐透支未来。他们不知道,这样不仅让痛苦在将来不断累积,也把心智成长的可能性淹没在无限的欲望中。

二、承担责任

我有一个表弟,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在社会上打拼了十几年,一直混得不好。他的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当初不想上学,能怪谁?”表弟在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总是告诉我,“我爸不想让我上学,我现在只能这样。”

要说处理问题最快的方式,那一定是推给别人,但这也是最坏的方式。孩子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作为父亲要承担教育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到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表弟进入社会没有混好,也不能把责任推给父亲,毕竟当初辍学是自己的决定。

小时候我喜欢说这些话,“是他先打我的”、“谁让你不提醒我”、“都怪你不帮忙”、“不关我的事”,长大了还是把它们挂在嘴边,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自己专注甩锅20年。

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障碍叫人格失调症,就是缺少自主判断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你看,是不是跟大多数人的症状一模一样。也刚好印证了作者的一个结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美国作家埃尔德里奇说过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不管把责任推给谁,问题并不是消失了,而是短暂地寄存在别人那,时间越长问题越严重,最终会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所以承担责任甚至比第一条更重要,该来的迟早要来,人们以为推给别人就是躲过了责任,但其实只是躲过了心智成长的机会。

三、忠于事实

人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就像是在绘制一张地图。从小就开始了,哪有山哪有水、哪条路好走、哪条道布满荆棘。

小时候我们听大人的话,会以为夜里外面真的有老猫,说谎话真的会尿床。长大后发现黑夜只是天体运动的结果,说谎话也只是不好的行为而已。随着年龄的增长,地图会变得清晰、准确,这也直接决定了我们对客观事实的了解程度。

有些人一直在修改自己的地图,不管年龄多大,没有偏见和优越感,努力接受新的认知。但还有些人还未成年,就放下了画笔,他们以为自己的地图准确无误,不需要再修改。年轻时候,我也总是会有偏见,看到别人天天去图书馆,会觉得他们装;看到有人刚毕业就找到好工作,会认为是靠家里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退行”,就是说成年人用小孩子的那套方式来应对困境、缓解焦虑。现在想想,我的行为跟小孩子毫无二致,就像小时候我们总喜欢跟小伙伴们比谁的才是好的,他喜欢泰罗奥特曼,我喜欢赛文奥特曼,谁也不让谁,能吵一节课,因为在我们心里,自己坚持的才是事实。

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看不到事实,而是不愿意承认事实,他们更愿意呆在舒适区里,对不同的声音视而不见。心理学家凯斯·桑斯坦提出了“回音室效应”的概念,我们在封闭的环境里,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不管它们是真理还是谬论,我们都会信以为真。舒服是舒服了,但也封死了心智成长的道路。

四、保持平衡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碰上哪天大人买水果了,我就像饿了半个月的狼一样,不吃完不罢休,有几次都吃到肚子疼,我还说他们买的水果不新鲜,后来他们买的次数就更少了。

保持平衡就是要懂得取舍,确立一套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小时候贪吃贪玩,不顾后果地放纵自己,是不平衡的;成年了迫于生活压力,只知道拼命工作,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也是不平衡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到了人格结构的3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简单来说,本我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无视外界道德规范,怎么爽怎么来。之所以人不会放纵自己,是因为有超我,它是人格中最美好的一面,道德高尚追求完美。二者完全对立,但又能和谐共处,靠的就是自我,它就像是一个现实的和事佬,一方面调节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

心智成熟不是本我支配的原始冲动,也不是超我追求的完美圣人,而是在自我的调控下,保持人格的平衡状态。书中提到保持平衡意味着放弃,但放弃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得到的必经过程。

两个驱动力

心智成熟的4个原则,好像每一个都很痛苦,既要先苦后甜、又要承担责任、还要打破自己的认知和懂得取舍。没有耐心的小伙伴可能都懒得看到这,更别说要实现它们了。不过看了作者下面提到的两个驱动力,你就会发现,心智成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第一个驱动力:爱

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不过作者说的依然不是一般的爱,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根据定义,男女之间的爱情就不属于这种爱,别看俩人又是卿卿我我,又是海誓山盟。首先,这只是动物的本能,并不是人类的专属;另外派克甚至觉得这是心智的退化,虽然每对恋人都觉得他们的爱力量很强大,但本质上只是一种幻想,跟小时候幻想自己是超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归于平淡之后,有些人会后悔,“我真是瞎了眼,怎么会看上你。”

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爱呢,其实就在字面上,“促进心智成熟”,而心智成熟就是上面提到的4个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你对你个人或者一件事的爱,可以不在乎眼前的收获、可以让你产生责任感、愿意推翻自己重建认知、又不至于丧失自我,那就是真爱无疑了。比如科研工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就是真爱。

第二驱动力:潜意识

潜意识就是无意识的,没有被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听上去不靠谱,但人们95%的感知、记忆、决策都是潜意识承包的。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经历,面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某一刻突然灵光一现,有了答案;有时候需要我们做选择,跟着感觉走的决定竟然是最佳选择。就连爱因斯坦也觉得,科学的一切伟大成就都始于直觉的知识。

虽然不好解释,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给出了暗示,就是说很多我们未知的智慧,就像遗传基因一样,来自于全人类智慧的继承。

既然是无意识的,我们怎么才能察觉到它们呢?这里有三个工具:梦境、口误和杂念。举个例子,有个朋友第一次见未来丈母娘,人家给他端来一杯水,他来一句“不抽不抽”,尴尬的气氛瞬间更尴尬了,其实他想来一根缓解自己的紧张。杂念更好理解,比如工作了很长时间,你发现大脑思绪飘了,直觉在告诉你该休息了;打着打着游戏,觉得好像没意思了,直觉在告诉你该干点正事了。

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对潜意识认识得越多,意识就越成长,心智就越成熟。

最后的话

到这里,就是我对《少有人走的路》浅薄的总结,书中理论偏多,担心大家看不下去,我语速比较快,大家见谅。非常感谢耐心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也希望10分钟的视频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收获。

网上有个调侃,当你觉得人生已经很糟糕的时候,强忍着痛苦和泪水,努力熬过去你会发现,它真的可以更糟糕。但很多人依然可以活得充实和精彩,所以心智成熟并不难,因为爱和潜意识,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本能,只是还没有被我们充分唤醒。

版权声明:
作者:王墉:心理咨询师,擅长感情婚姻问题
链接:https://www.jhjy.net/p/c60b2c0a0814d395
来源:心理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点击 “举报”


登录 后发表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